“三百千千”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的简称,这是我国古代知名儿童启蒙读物。
数百年来代代相传,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科技发达的今天,中华传统文化过时了吗,是否仍然需要学习传统文化?
今天,我们来简单探究一下这个话题。
1
“三百千千”,有哪些优点?
第一,「三百千千」有识字的基础用途。
从字数上来说,《三字经》约有1248字,《百家姓》472字,《千字文》1000字,《千家诗》约9000字,如果去掉其中重复的字,有2000 - 3000字,一个孩子认识了两三千的常见字,已经具备简单的阅读能力了。
此外,《三字经》三字一句,隔句有韵;
《百家姓》、《千字文》四字成句,都有韵脚,朗朗上口,容易背诵;
《千家诗》更有韵脚平仄,诵读之声朗朗,抑扬有致。
第二,「三百千千」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字经》
《三字经》是一部浓缩的百科全书,包含文化、历史、典籍和做人的道理,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传统文化的简单概括和导读。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极有章法,体现了我国传统儒家的教育思想。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教育儿童要先从幼时开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儒家)、子(百家)的典籍。经部、子部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所以,《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启蒙教育的著作。
《百家姓》
《百家姓》简要系统的收录了中国人常见的姓氏,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社会来说,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第一,中国人喜欢追根溯源,家族文化、族谱文化,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人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二,《百家姓》虽然只是收录姓氏,但很多相关著作中,都会解释姓氏的来历和姓氏名人的事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效果等同于阅读名人传记,能够让儿童从小树立起宏大的理想和见识。
《千字文》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周兴嗣所作,相传有这样一段故事:梁武帝萧衍为了教几位皇子练习书法使用,从王羲之的书法中选出了1000多个不重复的字,但由于字字孤立,互不联属,所以让才子周兴嗣想办法编纂成文,否则要杀头,周兴嗣苦思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头发已经全白了,这就是流传千年《次韵王羲之书千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千字文”。
《千字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包含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
《千字文》也是一部百科全书,首尾联贯,对仗工整,文采斐然,宛转有致,讲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自问世1400多年来的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因为《千字文》人人熟知,字字不重复(简体字有重复字),后来甚至还被用作麻袋货物的编号使用,现在人们常说的“天字第一号”,最早也是来自《千字文》。
我们可以看出,《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一样,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价值和影响力。
《千家诗》
《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订千家诗》(七言律诗)和清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的,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包含: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等,都是具有较高的价值的律诗、绝句。
《千家诗》共收录诗人122家,226首诗,其中唐代65家,宋代53家,明代2家,无名氏2家,都是律诗和绝句。
因为《千家诗》的难度比《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要低,而涉及范围更广,所以,在民间的流传非常广泛,影响也非常深远。
2
为什么「三百千千」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我们古代教育的方法是先教一个孩子做人,先树立良好的品德,然后,再学习技术,用于独立赚钱谋生。
而一个儿童通过幼时的启蒙,智力和潜力得到了开发,学习的效率也会非常快,再加上坚韧意志的培养,就能在一个行业内脱颖而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
我们现代人的焦虑在哪里?
现代教育理论是着重从小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让孩子能够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但不幸的是,如今考试成绩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未来前途命运,最终,一切都变成了应试的需要。
实际上,每个孩子的天性中都是有好奇心的,是渴望智慧、真理的,学习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是很好玩的,教育只需要激发孩子的天性,加上困难和挫折的教育,那么,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独立有担当的个体。
没有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对品德的培养,一个人长大后,就会一切向钱看,自私自利,甚至还会利用技能去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当今现实的教训,已经充分告诉我们,要立业,先树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方法是非常优秀和先进的。
3
科技发达的今天,还有必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吗?
答案是:非常必要。
如今的科技日新月异,为我们带来了数不清的便利和方便,高新科技、智能化、互联网化正在改变人们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时至今日,AI智能、机器人已经正在发明,人们甚至已经在不断尝试太空探索,准备进入火星和更加遥远的宇宙世界……
在这种情况下,中华传统文化还有用吗,真的过时了吗?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看待:
第一,科技的发达、物质日益丰盛,并没有为人类带来幸福感的提升,人们反而在精神上非常焦虑和紧张。物质世界五光十色,精神世界一片荒芜,很多人在处于长期的压力和焦虑之中,甚至患上了精神疾病。所以,回归中华传统文化对心灵的建设,回归人心的本源是未来必不可少的重大课题。
第二,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是科学家们经过无数次的失败诞生的成果,这是因为一个人从小养成了百折不挠的性格。
如果培养一个人百折不挠的勇气和韧性,从小进行文化方面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第三,儿童幼年时期记忆力好。
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在 0 -13 岁的时候,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一个孩子从小多背诵优秀的典籍,长大之后,人的理解能力会逐渐变强,就会有所体悟。
记忆力+ 理解力 = 悟性
从小学习优秀的中华文化,能让人终身受益!
最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从基础开始,一点一滴积累,才能有所裨益,学有所成。
在古代儿童的启蒙教育中,「三百千千」是非常流行和重要的启蒙读物,让孩子在识字的同时,也起到了品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优秀的蒙学教材还有《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接着学习《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加上诸子百家、中外历史,逐渐丰富孩子的学问,现代社会还可以加上一些英文和其他语言的读物。
随着社会的历练、学问的增长,能够不断增加一个人的智慧,让人逐步融会贯通,成为一位具有优秀品格的人,从而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点击图片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