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贾玲又导又演的《你好,李焕英》大火。
文/宝贝禾
我忽然想起了两个在互联网上风靡一时的问题:
1、如果能重来,你是否会选择你现在的父母?
好多人(比例接近百分之九十)都说“别生我,谢谢”。
著名作家王朔在写给女儿的《致女儿书》里说: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我想这大概也是中国式家庭的真实写照。在这里我要跑题一句:作家第一品德就是不要说谎,不要试图美好丑化任何人于事,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记录下红尘人间。
爱是中国家庭之癌。
这源于中国家庭的“去男人化”。而“去男人化”则是因为没有爱情,或者错误的以为爱情可以转化成亲情。
昨天我看见一个画家批评观众,说观众看《你好,李焕英》感动是因为把自己带入贾玲,渴望有人能包容自己,永远爱自己,哪怕自己再没出息。还说如果观众带入的是李焕英,那感觉是窒息的。
——可是,爱本来就该那样啊,尤其是天下第一的母爱,这有什么错呢。
老实说我不赞成家庭制,而且认为家庭制正在全球范围内弱化,不出几十年必将彻底崩溃(当然这是令人沮丧的)。
拜登政府之前一些提议就包含弱化家庭的内容,大家都当笑话看了。这在中国是根本不敢想象的,现阶段中国社会无法摆脱对家庭的依赖,甚至于有的人毫不遮掩的说自己生孩子就为养老,大家还都觉得有道理。
我能怎么办呢,我固然可以破口大骂这些人哪怕对自己的道德有一点要求都说不出这样的话,可是这也是事实啊,我们的国人没有权力去过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更不要提去追求自己的使命。
这就好像抖音上的小视频,扶贫的干部双手叉腰站在贫困户家里大骂那些人懒惰不思进取,宁可睡觉也不愿工作。一堆人点赞附合,我真想骂干部愚蠢,看着年纪也不小了,焉能不知一个人的成功是一堆人托举的结果,多少因缘际会化学反应。你嗷嗷喊两嗓子,不给扶贫款,不介绍工作,不研究人家心理能干屁。
与之类似的一个助产护士在产妇生产时大骂产妇,要产妇使劲,使不出来劲“不着急啊”;一个老师对比学生家长“你们能一样嘛,那不可能一样”——说起来好像都是为你好,其实都是为显得自己好。唉,这事也不能多说,如果明说医生教师本来就是对道德有要求职业,请那些人能干干,不能干就走人,那医生护士又能剩下几个呢。
所以,爱不但是中国家庭之癌,更是中国社会之癌。不信,看第二个问题。
2、某一年某门户网站发了个问题,如果能重来,你会选择中国吗?各路网友万众齐心盖大楼。一天后,该网站悄悄删除这个问题。
我们不怕穷苦,不怕磨难。只要大家都穷,只有有人爱我们,只要活着有奔头,我们就能快快乐乐的活下去。
说文雅一点就是公平、爱和希望,它能摆平一切苦难折磨。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很多人都说人类的秘密是人就是佛,其实这并不算秘密。真正的秘密是“我”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我”就是“你”,“我”中有“你”,我们全体人类是个整体,是“一”。
随便挑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分析他的感情、心理就能对人类社会理解一大半。我们这个物质世界是内心世界的投射投射——即“境随心转”。
(然而当你真正去找“心”时,你就会发现它居然不存在。)
只是可惜,孙悟空携泰山轻如芥子,背唐僧重若须弥。神明可以轻松移山倒海,却改不了人心一丝一毫。
虽然我还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制造对立,彼此仇恨,贩售焦虑,使人和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我可以肯定,这是对爱的力量的惧怕,怕的连愛里的心都要摘掉。
所以,敞开心扉吧,每一个人对世界都很重要。
Hello,H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