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的第一章,千百年来众多版本的注解,此章节也是注解中争议最大的一章节。本人不知天高地厚,再次来胡乱掰扯一下,也只有像我这种不懂装懂的才敢掰扯吧,古代高人都是点到为止,从没解释过,那样更能留给大家遐想的空间。
《道德经》从古至今,每个人都能解释出不同的味道,究其原因,听我慢慢掰扯来。
作者:心画人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2句话,究其字面意义是很好解释的。道是可以用我们的语言来归纳总结的,但归纳总结出来的道,又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也就是道不能完全被归纳总结出来。物质是可以被分类命名的,但分类命名的物质又不能很好的包括物质的所有属性。
这段文字无论如何断句,就字面意义,大抵如上。但如果我们想一下,道是什么样的道呢?就有点模糊,老子给出的结论是不可描述,道的解释古今中外也有很多种。笔者这里认为,道首先是有层次的。
(1)最高的层次就是面向整个宇宙的大道。即我们宇宙是怎么来的,我们宇宙的道,宇宙的自然规律。
(2)再其次是我们银河系的大道,我们银河系的自然规律。
(3)再小一点是地球的大道。
(4)再小一点是人类社会……
道除了在层次上有不同的体现,同一层次中,不同类型的物质,道也不同。如人道、猫道、茶道、剑道……
道向下分无穷无尽,可惜我们人类太渺小,不可能观察到整个宇宙最终的大道,我们只能描述出某一个层次的道。这也就造成了我们描述的道并不完整,只适用于某一个层次或空间,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古往今来,每个人都对《道德经》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解释的层次不同,造成了我们看到的《道德经》也是不同的。
“名可名,非常名”。这句的理解要依据第一句。在同一个层次上面,同一个物质的名字可能会根据其状态不同而不同。比如水在液体,变为蒸汽,名字不同,但实际是一个东西。在不同的层次上,同一个物质或人名字更是不同。比如某些佛在人间是一个名字,在仙界就是另一个名字。因为我们人类的渺小,不可能认识到这个物质的许多中状态,这也就造成了,我们的命名不准确,他只适合部分阶段下物质的命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就字面意义理解,无引导出天地万物的开始,而有则又是万物的来源。这样这句就有些矛盾,其实不矛盾。在宇宙最初的时候就是混沌一体的,没有分别,只有天和地;但宇宙中所有物质都有其来源,所以后面一句“有,名万物之母”。“名”字此处解释为引导,即引导出后面的结果。
最高层次,我们的宇宙初始是混沌一片,但万物又都有来源。我们宇宙的来源又是谁呢?掰扯一下,应该是圣经中的上帝,在印度的博伽梵歌中也有描述,而我们中华文明则经常讲天道,这些都是对创造我们宇宙第一位大神的不同称谓。在我们人这一层面上,每个朝代开始都是从混沌一片的无开始,而每个朝代几乎又都是上个朝代遗留下来的人从无到有建立的,且都有其来源。我们每一次科学的进步都是从无到有,每一种技术的革新都有其开始的来源。可见,无和有是循环往复的,他在不同的层次不断的循环往复,有些时候我们会从低层次突破到高层次,当突破高层次后,新的层次中我们又要从初始开始;当然也有从高层次到低层次的例子。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本章前两句话介绍“道”和“名”,此处则是告诉我们怎么使用“道”和“名”,即在“有”和“无”中,什么时候使用有,什么时候使用无。字面意义,故应常以无的心态来观察事物的微妙变化;同时要常以有的心态来观察事物边界。“妙”字说的是自然规律,自然之道的妙;“徼”是边界的意思,即观察其边界。老子在这里是让我们常以无欲的心态来观察事务的本来面目,而同时又不能完全无欲,还要以有的心来观察事务的边界。这句话在很多层次上都会有不同的体现。
比如,我们的宇宙开始是混沌一片的,这时候大家的心都是空的,没有界限,没有分别,没有好坏。可是当我们开始展现自己一生的时候,慢慢的我们有了自己的小我,心不再是空的了,有了我们领土的边界,有了我们自己设定的界限,这界限有好有坏,我们抱着这界限执着的死活不肯放,直至他阻碍我们的发展,让我们不能更好的认识真实世界。上帝仁慈,他不愿意看到孩子们被束缚,因此,为我们规划了轮回的游戏规则。让我们重新开始新的人生,不带任何负担的冲破上一世的认知边界,重新认识世界。所以我们的一生,开始是无,然后到有,最后再到无。最开始是刚刚下生的我们,无任何的分别心,慢慢有了喜欢的有了爱好的,还有不喜欢的有了界限,再慢慢到最后终老回去又回到无。生物就如此生生世世的循环往复,但每一生又都不同,我们的渺小无法理解每一生的不同,但生命的灵魂每一生都在一点点成长,且每一生的目的剧本都不一样,因为每一生的锻炼方向不一样,决定了我们每一生的剧本不一样。如果从这方面考虑,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剧本,珍惜每一次自己的一生,也许我们此生某些方面不如某些人,但我们此生的目的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两个人一生的剧本一致,那又何必强求要跟别人一样呢。从这个角度来观察,人的生生世世的轮回就是在演绎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那不让我们有界限不就行了吗?不行,因为我们每个人,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这世界中注定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如果没有分别,世界将暗淡无光,世界也不再称其为世界,世界正因为有了每种生物的不同,才能够完整的称其为世界。当所有生物都有条理的、和睦团结的在一起共同编织世界时,世界才完整,而有条理的前提即是每个生物都要做好自己应该分内的任务。生物的等级没有高低之分,只是任务不同,能者多劳而已。同时我们不能用界限将自己束缚住,我们的能量是无限的,可能性亦是无限的。在我们每一次新的轮回时,上帝会让我们从新开始,但同时又让我们有自己与其他生命的不同,即我们的环境来源不同,命运不同。
此处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范蠡,在功成名就了以后就选择了归隐。他其实就是深刻的感悟到了老子的这句话,在辉煌的时候也正是你该功成名退的时候,因为不退,后面就物极必反了。且每个人都有其自己一生应该做的事情,事情做完就可以退了,而不是在继续选择迎接大家的赞赏。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本章剩下两句我会在下次为大家解读,留给大家先独立思考一下。老子的玄不是玄妙的玄,而是另有深意,当你明白了,也就知道了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