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大体讲了《道德经》第一章,本文还是接前文带大家来寻找怎样找到自己真正的“道”。
文/心画人生
前文中已经提了,道有很多个层次,到了我们人类这里就是人道,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道。整部《道德经》都在告诉我们怎样找到自己的道,是顺应天意的正道,还是邪魔外道,抑或是迷途之道。
前文讲了范蠡,在功成名就时就归隐了,也许很多同学不理解,为什么不留下享受荣华富贵呢?这么大的本事为啥不自己做皇帝呢?这里有个根本的问题,人之所以为人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问当代人,你的终极追求目标是什么,你正在追求什么?大多数人会告诉你,金钱,地位,物质的富足。当代人被物质生活所诱惑,大多数人的目的不是金钱至上,就是满足小我的权力欲望,抑或是虚假的小我满足感。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类人,手握大权,高高在上,下面的人对他畏威而不怀德,没有一个人说真心话,自己的小我膨胀甚至认为能主宰宇宙,最终会怎么样?这种人如果命好的话还能寿终正寝,如果命不好,过不几年就会下来。下来后的光景可想而知。再让我们看第二类人,这类人兢兢业业的努力,就是想掌握权力和金钱,为了权力和金钱,不惜与所有的朋友和亲人反目成仇,牺牲自己的时间,健康,最终也是无果而终。你要说第一类人是不努力,高高在上,不了解具体的生活,所以最终失败,但是第二类人是很努力的,为什么他最后的结果还是失败呢?
我们再看第三类人,看他平时也努力,但是并不是很费劲,每次关键时刻,比如升学,升官,他们的机遇都很好,他们一般彬彬有礼,比较能给大家打成一片,这类人是成功的。再看第四类人,第四类人的命运就没有第三类人好,但第四类人很努力,他可能也是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和时间,但是他还有自己的底线,他会有自己做事的道,遵循自然规律的道,这类人最终也是成功的。
上面的四类人,大概总结一下,第一类人是命好,但自己不懂得遵循自然规律的人;第二类人是命不好,自己也不懂得遵循自然规律;第三类人是命好,自己也懂得遵循自然规律;第四类人是命不好,自己懂得遵循自然规律的人。看了上面四类人,大家类比一下,自己是哪类。
由上面四类人我们首先能看出,人的一生除了自己的努力,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再左右,当然这里也有无神论者,但你不可能不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每个人的命运不同。而我们的一生要想找到自己的道,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命运,而命运又是什么,命运就是老子说的“道”。即你的一生一出生就有了一定的规划,我们称之为命运。如果命运已经规划好了,那我们还努力什么,命运是规定好的。看过《了凡四训》的人都知道,命运虽然规定好了,但是命运是可以改的。
如果你一生都在积德,一生都是顺应天道的,你的命就会越来越好;相反也会越来越差。这就像项目管理中里程碑的概念,一生中升学,伴侣,工作这些重要的里程碑的确已经规定好了,但是细节需要自己填写,而细节填写的好坏又会影响下一个里程碑的进程。那有人就说了,我们应如何过好我们这一生,让我们的命运变好呢?
有句话,“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我们又如何去顺应天道呢?这就是老子第一章的后面几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们经常要以无我的心态去观察问题,观察我们的生命,以无为的方法来处理问题,这里的无为即有为;同时我们也要有为的心态更好的推动事情发展,这里的有为即无为;有为和无为之间的尺寸就是“道”的妙用。老子的“道”并非无为,也并非有为,而是介于之间,顺其自然。就像考试一样,有些考试并不是选择题,而是答案不唯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答案是否顺应天道就是衡量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尺。所以不要随意说某些人的行为是错的,因为只有天道才有这个权力来说谁对谁错。道德绑架、亲情绑架、宗教绑架……都不行。在我们的世界中有2股力量,一股是天道,另一股就是我们自己,两股力量缠绕在一起不断的螺旋作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我们。
也许上面的有为无为太烧脑;更通俗易懂的说,老子的无为是选择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情。那么我们如何能知道自己是否顺其自然了,这就要看老子这部道德经,这部道德经的每一篇都在告诉你如何找到“道”。但找到“道”的第一点是放轻松,无论我们无为或有为都要放轻松。之前有个大师说人在轻松环境下才能调出自己的某些元神来帮助其工作,这里我觉得放轻松不一定是调出元神,但放轻松的同时,我们才能客观的看待事务,看待自己和环境,从而找到“道”。真正的“道”是需要每个人去寻找的,他没有固定答案,是个问答题。所以释迦摩尼佛说自己一辈子传法,其实一句也没讲。因为他不想限制住后面的佛法,佛法的根基不变但形式和表现随着时代的变化会变化。这就是佛经里面的无常,所以“道”没有唯一答案,需要你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去寻找。
这里举个实例,某个项目要做产品开发,开发经理着手开始计划如何开发。他忽然发现原来的产品这里也不完美,那里也不理想,所以他想自己造一个完美的产品,可是开发的时间又很短,他是该推翻重做还是在原来不理想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呢?如果他推倒重新开发完美的软件,看起来很英雄,很厉害,但是绝大部分会失败。因为他的时间不够,人员不够的基础上,去开发一个新产品,无论多完美,风险都是很大的。不如小修小补的螺旋似升级可能效果会更好,所以现在的开发行业有了敏捷开发就是这么来的。
这个例子不够贴近现实,再来看一个看孩子写作业的例子。之前我每次看孩子回来就问东问西的,处处看着他,告诉孩子必须怎么做才行,处处检查他,颇像个瞎指挥的领导。忽然有一次由于某些原因,离开了孩子好几个月,这几个月里面远程监控也不好使,各种方法也没法全方位的监控孩子了,等自己再回到家中的时候,发现孩子自己搞的都很好,原来自己是多余的。
道这一门学问必须在生活中不断地锻炼,才能知道如何走向正确的道,《道德经》整部都在教我们如何找到道,道的有为无为与太极的黑与白近似,是有为和无为的缠绕生出我们的四象,四象再生万物。相信我说了这么多,《道德经》第一章后面几句,你应该清楚了。
今天的掰扯到此结束,希望继续进行后面的《道德经》瞎掰扯,与大家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