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美,何为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在《道德经》第一章,已经写了“道”和“名”,以及万物的“道”是玄之又玄的。那后面问题就来了,既然“道”这么玄之又玄的,我们普通人还能找到这个道吗?

第二章就开始写普通人如何来找到这个道。

第二章的第一句编写,美之为美,斯恶已;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2句让人看的云里雾里的,为什么美的,老子会恶之,善的也恶之呢?这里的老子说了一个天下人的辨别标准,但同时他也说了上天的辨别标准与天下人并不一致。(老子)认为的“恶之”即上天的意见,也既是道。比如人的辨别标准大部分都是看表面的聪明、美丽、善良、漂亮;但在上天那里并不是这么看的。当然上天看漂亮的肯定也认为漂亮,但上天考量的不是你当下美丽、善良与否,而是从你的“真如本性”来考虑。即南怀瑾老师说的,真者如也,如其真也。如果把“真如”确定在美善的范畴,这个真也就不如如自在了。那真如是什么,如果说到我们自己,真如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灵魂而非这一世的灵魂和躯体,是我们当下这件事情的综合考虑,而不是只看一个方面。所以说聪明的人放到上天眼里也未必好,上天看的是你生生世世,看到的是地理和时间更大宽度的范围内,是否善,是否美。

这里我举个例子,大家可能就懂了。很多小姑娘结婚的时候都喜欢找帅的,家里有钱的,这些素质是在女孩心中美的标准。可是殊不知,嫁为人妇后,方才明白,有些帅的男生婚后未必对你好,而你嫁入他家也许只是一个保姆。但反之,有些不帅的男士反而对自己的老婆特别好,所以多少年后,很多变为人妇的小姑娘才明白,找对象爱自己的,谈的来的比帅和有钱重要的多。当然也有即帅又温柔,对老婆又好的。这里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道无常道,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还是要看到他的真如本性,即大乘佛学中的“真如”。

再从人类心态的广义来讲。爱美,是享受欲的必然趋向。向善,是要好心理的自然表现。所以当你有这些追求的时候就已经是执念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几句的意思很清楚,大家应该很明白,但问题又来了,既然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老子要写在这里呢?这里老子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告诉我们,上面这些难易相成、长短相较……虽然互为对立,但我们不应该互相忌恨,为啥呢?没有好又怎么显出坏呢,没有长又怎么能有短呢。人生就是在这种对立中不断的重复着,要想达到真正的平和。不与至尊者相连的人,不会有超然的智力,内心也不会稳定,没有这些就不可能有平和。没有平和,又怎能有喜乐?(博伽梵歌—第2章66节)也许这就是老子的隐含意义,人会一直在矛盾中渡过,但没有这些对立面,你会发现也就没有你本身,而这一切其实是奎师那的安排,不必伤心和难过。

所以后面一句,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圣人都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之事”即顺应天道的无为之事,是义所当为,理所当为,作应当作的事。而做完毕又会不辞而别,不居功,不自傲。为啥不居功,不辞而别。因为圣人知道,自己的使命已完,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当自己已经完成使命后,再留下来只是多余,因为原来的对立不见了,所以留下了就是多余了。

版权说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责任编辑:小牛探花。若有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1年8月14日 下午3:24
下一篇 2021年8月18日 下午2: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