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家人·三姨家

 

1

 

三姨家的老院子在高速路口,那有座山,三姨那里人都叫它“狗娃儿山”,那山上有几间小庙,那里人又叫它“狗娃儿庙”。“狗娃儿庙”大名叫善缘寺,除了正月十五开庙会,平时都不大开门。

我从来没去过“狗娃儿庙”。只有小时候梦到过一次,梦里狗娃儿庙里供着一只活着的小狗。那小狗像人一样站着,双手合十。好多人排队给小狗上香,轮到我敬香时,小狗反给我鞠了一躬。

三姨和三姨夫是狗娃山那一带的红人。谁家有红白事,都要请三姨和三姨夫过去主事。

母亲说三姨是享了男人福的,嫁过去几十年扫把都没拿过。这是实话,三姨夫是个勤快人,一时半刻都闲不住。他吃公家饭,工资奖金都交到三姨手里。唯一不好的是三姨夫是二婚,前面的那位老早就走了,留下一个很小的女儿。和三姨结婚后又生下一女一子。

 

2

 

三姨家的哥哥姐姐都长的很漂亮。

她家的大女儿长的洋气,我能记事的时候她就嫁人了,生了一个儿子,前几年她儿子工作才稳定老公却死了,她就又嫁了个煤老板。一回我去看三姨,她正好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见我去了,就一个劲和我说要减肥,咱们女人就是要瘦!

儿子小军长的很像演员黄磊,就是比黄磊壮点。我母亲每每看见他,都要叮嘱他“减肥“,胖人容易三高。刚开始说的时候小军还说他减过肥了,没减下来。后来母亲再提,他就说男人么,能看就行了,那么讲究干嘛!

 

3

 

三姨家最好看就是二女儿丹丹了。丹丹姐长的有点像《水云间》里的汪子璇,不过没有汪子璇那么大方明艳,一眼看过去就觉得她又美又甜。母亲说丹丹这点是随了三姨,三姨年轻时就美,只不过因为家里成分不好,才嫁了个二婚。母亲不喜欢汪子璇,一看到汪紫璇发疯就说真正的美人才不会那样,老天爷许一个人美貌,那肯定是连性格和品德一起赏了。相貌好,性格柔,还明事理,一辈子平平顺顺没大灾。

别人不直接说丹丹姐美,只会说别的女孩丑。直接说丹丹姐美的人只有小姨和三舅家的表姐。一回亲戚家小孩的满月宴,一堆人围着小婴儿看,都说可爱漂亮,我也随口说那小孩长的可爱,长大肯定是个美人。小姨就在我跟前,听了我的话,撇撇嘴说:那有什么可爱的,我大半辈子就见过你丹丹姐一个心疼小孩!

三舅家的表姐和我差不多大,小时候我们手上染了凤仙花,就在一块比谁的指甲好看。一回我说凤仙花颜色太土了,不如丹丹姐眼影粉粉的好看。她一脸夸张的说:丹丹姐长的就像仙女,当然什么颜色都好看了。

丹丹姐性格和三姨一样,对人说话总是笑的眉眼弯弯的。她比我们一帮小孩大,我们去她家玩的时候,总喜欢扎在她跟前,让她帮我们洗头梳辫子。

三姨夫极疼丹丹姐,丹丹姐都上中学了,三姨夫还每天接送。

丹丹姐没谈过恋爱,她才长大,就有人上门提亲。小城里有个不成文的习俗,如果女方家长看不上男方,不会直说,只会提高彩礼,男方家心里也明白,事情就不了了之。也有不按常理出牌的,比如丹丹姐婆家,要多少给多少,三姨和姨夫就让顶住了,骑虎难下了。

丹丹姐结婚的时候我没去,她老公我也没见过。大人们都说丹丹姐孝顺。不像有些背着家人搞对象,要死要活,离家出走的女孩,念书念书不行,挣钱挣钱不行,除了折腾家长啥本事都没有,纯属丑人多作怪。

我知道那些家长说的都是对的,他们喜欢丹丹姐这样美丽、乖巧又孝顺的孩子,可老天爷不让他们如愿,生的孩子黄的黄,麻的麻,不好看也就算了,学习还不行,学习不行也还成吧,毕竟丹丹姐也学习一般,最可恨的就是早恋找男朋友,女孩一找男朋友就和得了失心疯一样,明明家长供她吃供她喝供她念书,她还不听大人的话,要死要活的要和小流氓在一起,要是不小心怀了孕一辈子就毁了,书铁定是念不成了,只能跑到外地生活,留在本地的也只能給老男人当小三。可教科书上、电视剧里就是这样教她们的——公民有自由恋爱的权力,面对爱情要勇敢直接,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哪怕未来粉身碎骨!

丹丹姐就没有那么多波澜,法定年龄一到,两家父母点头后就嫁了,婚后夫妻和睦,公婆待她也好,她还生了两个男孩。她生完第一个孩子后我见了她一面,那是在一个亲戚的婚宴上。她还和以前一样,笑眼弯弯的在人群里和什么人说话。但我总觉得她和以前不一样了,好像以前你远远看着她,就知道她是个大美女;而现在,你只有近看她才能确信她是个美女。

那时我想,美女最好离男人远点,靠近男人就得结婚,结婚就得生小孩,生了小孩就不美了。

零几年的时候三姨夫生病瘫了。三姨就和二舅妈一样每天拉着三姨夫锻炼,那时三姨一个月瘦了几十斤。两年后三姨夫没了,有人说是因为三姨没有好好照顾三姨夫,要不同样是瘫了,怎么二舅活了那么久,三姨夫两年就没了?那时外祖母还在,三姨看外祖母时说起这话直接哭了。

那时我已经长大了,知道这世上人生和死都定好了时候,或迟或早都会分离,活着的人不一定是幸运的,死去的人也不一定就是不幸的。究竟来说,世上的人都要从那道坎上过,生老病死的事谁都要走上一遭,大家都一样。可偏偏这人世里那些无谓的喧嚣和比较,却到死才能停息。

 

4

 

隔了一年小军在城里买了房,他们一家老小都搬到城里。刚开始她和大姨,母亲每天相约着晨练。她们都有老年人特有的大肚子,别人看见她们走在一块都要笑,说她们到底是姊妹,连肚子都长的一样,母亲就混着说:“那你以为,五个月了都。”后来大姨走了,二姨病了,三姨也是浑身不舒服互相来往就没有以前多了。

每年夏秋,三姨都回老院子住一段时间。母亲说三姨住在老院子里好处多,又能和老邻居们聊天,又有邻居送菜,省很多钱呢。

 

姑娘和狗

 

这个事老早了。

狗娃儿山下一户普通农家,家里穷的叮当响,男人还跟外面的女人跑了,只留下好几个半大不小孩子和一个孕妇,还有条看门狗。

个把月后,孕妇产下一个女婴。大孩子带小孩子,女人种地。女婴会爬的时候正赶上农忙。一天女人把女婴哄睡着后放在炕上,然后带着其他孩子下地了。女婴一觉醒来见家里没人就往外爬,直爬到了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都堵在一块,有认识女婴母亲的赶紧去她家地里喊人。

她家的狗威风凛凛的护在她身边,车不许过,人不许靠近。直到女婴母亲过来才把女婴抱走。

这个故事一直是小城里老人的谈资。人们说起来,总要夸夸这条忠犬,再埋汰埋汰自己家的傻狗。

过了十几年,小城里又传起了这个女婴的故事。她长大嫁人了,和丈夫在深圳白手起家开了个小公司,也是有车有房有实业。只是好景不长,她才生下孩子不久老公就意外死了。她的公公和小叔子从农村赶到深圳,继承了她老公的房子,车子,公司。还和她说不怕她告,婚姻法改了,房本上是谁的名字,房子就是谁的。

他们的房本上是她公公的名字。她公公最后还说,什么都是他家的,她就是一个外人,她要带走孩子可以。等孩子十八岁以后会给孩子一笔钱,前提是她不能再嫁。

那姑娘答应了,一个人带着孩子回到狗娃儿山附近种地。

前几年三姨说,狗娃山底下全是人家不要的流浪狗,一群一群的。也不知道那姑娘有没有收养一条?

狗娃庙

不久前我翻看小城的公众号。有一篇文章讲了狗娃山的来历。

那是很久以前,有个商人常年行走在丝绸之路上,为解旅途寂寞,就带着条小狗作伴。有一年商人及其同伴夜宿在小城的几间破房子里,没想到遇到一群响马,商人和同伴听见动向连夜回家,响马们没抓着人更没摸着钱,一时恼怒就放了一把火。

次年商人又和同伴们来到小城,路过那几间没人住的破房子,那里早已化为焦土。商人意外发现小狗的尸体,小狗被烧的焦黑却依然呈坐姿。商人好奇,把小狗挪开,发现小狗身下有一个坑,坑里藏着商人的一袋银钱。见此情景,商人们俱是感叹不已,为了纪念这条忠犬,商人们就在附近的山上建了座“狗娃儿庙”,当地人也就把那座山叫作狗娃儿山。

(故事是我听来的,可能和县志上的有出入。)

相关阅读

故乡·家人·大姨家

故乡·家人·二姨家

故乡·家人·三姨家

故乡系列专题

版权说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责任编辑:小牛探花。若有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1年9月13日 下午3:43
下一篇 2021年10月17日 下午3: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