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抱一·演道章》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观察上天宇宙的自然法则,根据天道规律来行动,也就足够了。
天道的运行有五种相互破坏的力量,能洞察和领悟的人会昌盛。掌握天道五种相生相克的规律,就能够在天道范围内施行。整个宇宙在掌握在手,万物变化掌握于身。
天性,与人的本性一样的;人心,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竖立天道的规律,人们才能存天理定人性。
天空出现反常,星宿就要移位陨落;大地出现反常,江海中的龙蛇要到岸上来;人出现了反常,会搅的天翻地覆。天地人都出现反常,会为所有变化奠定基础。
人的天性有灵巧和笨拙之分,是善于运用潜藏的本领。身体九窍(人体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口,以及阴窍的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之中的干扰,主要在与耳、目、口,能够动静相宜。
火是由木生成的,出现了火灾必然能够克制;奸邪的人长在国家内部,经常有动作必然导致崩溃。
知道天道运行的规律并依照修炼,这样的人能称之为“圣人”了。
宇宙能产生宇宙也能灭绝,这是天道运行的规律啊。
《富国安民·演法章》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也。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天地精华,能被万物摄取;万物,能被人为利用和破坏;人,过多利用万物,反而会被残害。
这三种盗用关系应该适宜,才能够使三者相安。所以说:饮食应该合理安排时节,才能调理身体;行动要合乎自然规律,才能保证万物安顺和谐。
人们看到神迹才认为神奇,不知道没有表面的神迹背后才是真正的神奇。
日月按照自然规律来确定数,大月、小月有明确定义;探索天地奥秘的圣人产生了,神明的智慧也由此而出现。宇宙运行的规律契机,天下人不能看见,难以知晓。
君子了解后会更加躬敬,小人了解后却追求私利而不顾性命。
《强兵战胜·演术章》
瞽(gǔ)者善听,聋者善视。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虞愚,我以不愚圣;人以期其圣,我以不期其圣。故以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yuán)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眼睛瞎的人听觉敏锐,耳朵聋的人视觉锐利。
断绝了一种利益的来源,一个军队统帅能够少受外界干扰,静心专注,同样的兵力能够达到十倍的效果;三个昼夜长时间的反复思索,能够达到万倍的效果。
人心的欲望是由外界刺激产生的,一旦沉溺物欲会被葬送,引起物欲的关键在于眼睛。内心的生死在于物欲,成败契机的关键在于眼睛。
上天表面看似的无情无恩,而大的恩情却不断产生。迅猛的惊雷、猛烈的大风,莫不是蠢然有规律的运行。
快乐到了极点,性情是放荡有余的,内心宁静到了极点,性情是清静廉直的。
天道看起来非常自私,能掌握运用天道规律会知道是大公无私,掌握的天道规律的关键在于气。
生死是相生的,生是死的根源,死是生的根源。恩害是相生的,恩情产生于伤害,伤害产生于恩情。
愚蠢无知的人掌握天地运行的规律来做圣人,我以判断社会现象中事物的变化为哲人;人们以愚蠢的态度看待圣人,我以圣人不愚蠢的态度来看待;人们以标新奇特来期待圣人,我不认为圣人有神奇和标新立异之处的。所以说,沉入水中或者投入火中,会自取灭亡的。
大自然运行的规律是静,所以天地万物才能诞生生长;天地运行的规律是逐渐浸染、循序渐进的,所以阴阳的变化会逐步推动事物的发展。
因为阴阳两面的对立统一的运行发展,大自然的变化才如此顺畅。所以,圣人知道大自然的运营规律不可违抗,因此顺其自然、善加利用。
能够达到宁静的自然之道,是精密的乐律和历法所不能契合的。
于是,古人创造了奇特的工具(阴阳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等),推算万物生长的规律。八卦甲子中深藏的规律,神秘莫测的天机隐藏在其中。阴阳相推的道术和其中规律,明明白白的接近象的展示了。
底本来源:《正统道藏》洞真部
《黄帝阴符经注序》
诸葛亮 撰
所谓命者,性也。性能命通,故圣人尊之以天命,愚其人而智其圣,故曰,天机张而不死,地机弛而不生。观乎《阴符》,造化在乎手,生死在乎人,故圣人藏之于心,所以陶甄天地,聚散天下,而不见其迹者,天机也。故黄帝得之以登云天,汤、武得之以王天下,五霸得之以统诸侯。夫臣易而主难,不可以轻用。
太公九十非不遇,盖审其主焉。若使哲士执而用之,立石为主,刻木为君,亦可以享天下。夫臣尽其心,而主反怖有之,不亦难乎?呜乎!无贤君,则义士自死而不仕,莫若散志岩石,以养其命,待生于泰阶。世人以夫子为不遇,以秦仪为得时。不然,志在立宇宙,安能驰心下走哉?丈夫所耻。呜乎!后世英哲,审而用之。范蠡重而长,文种轻而亡,岂不为泄天机?天机泄者沉三劫,宜然。故圣人藏诸名山,传之同好,隐之金匱,恐小人窃而弄之。
简介
《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相传为黄帝撰,还有一种说法为唐李筌所伪托,分上、中、下三篇,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等六家注解。
《阴符经》是道家、兵家、阴阳家的重要经典,讲述了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和人的修炼方法,强调了宇宙到的自然之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