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阴骘文》

 

《文昌帝君阴骘文》

文昌帝君

 

帝君曰: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zhì),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

于是训于人曰:

昔于公治狱,大兴驷(sì)马之门;
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

救蚁,中状元之选;
埋蛇,享宰相之荣。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
存平等心,扩宽大量。
忠主孝亲,敬兄信友。
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
报答四恩,广行三教。
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
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
(jīn)孤恤寡,敬老怜贫,
举善荐贤,饶人责己。
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
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
造漏泽之仁园,兴启蒙之义塾。
家富,提携亲戚;
岁饥,赈济邻朋。
斗秤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
奴仆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
印造经文,创修寺院。
舍药材以拯疾苦;
施茶水以解渴烦;
点夜灯以照人行;
造河船以济人渡。
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
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
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
勿宰耕牛,勿弃字纸。
勿谋人之财产;
勿妒人之技能;
勿淫人之妻女;
勿唆人之争讼;
勿坏人之名利;
勿破人之婚姻。
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勿倚权势而辱善良,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依本分而致谦恭,
守规矩而遵法度。
谐和宗族,解释冤怨。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
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
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
恒记有益之语,罔谈非礼之言。
(jiǎn)碍道之荆榛(zhēn),除当途之瓦石。
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
垂训以格人非,捐资以成人美。
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
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qīn)影。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永无恶曜(yào)加临,常有吉神拥护。
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

百福骈臻(pián zhēn),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译文

 

文昌帝君张亚子说:

我曾有十七世做士大夫,从没有虐待百姓、充当酷吏。解救他人的难处,解除他人的危急,怜悯他人的孤苦,容纳他人的过失。曾广行阴德,上达苍穹(所以,上天才降下旨意,由我正位文昌帝君)。一个人能有像我这样的存心,上天一定会赐福于你。

于是作训给世人说:

从前,西汉时期东海郯城(tán)的于公决断狱案公平合理,修理家门时造了一个能容纳驷马的大门(表示为官时广积阴德,没有冤枉);

后周时期的窦禹钧经常周济他人,广积阴德,五个孩子皆聪明俊伟,都科举高中,高折桂枝。

北宋时期宋庠(原名:宋郊)曾救蚁穴,得到状元的福报;

春秋时期楚国孙叔敖埋蛇,享受宰相的殊荣。

想要福田广阔,需要具备善良的心地。
时时行方便,常常积阴德。
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正直无私、代天宣化,慈爱和善、为国救民。
存有平等之心,扩宽个人的度量。
忠诚上级、孝敬亲人,尊敬兄长、待友诚信。
或奉真朝斗(道家),或拜佛念经(佛家)。
报答天地恩、父母恩、国家恩、师友恩,广泛弘扬儒释道三教的道理(未来要弘扬儒释道耶回五教)。
多谈论道义而感化奸邪顽劣之人,多讲解经典历史让愚昧之人知晓。
周济危急如同救干涸车沟中的鱼,拯救危难如同拯紧密罗网中的麻雀。
矜怜孤儿、抚恤寡妇;敬爱老人、怜悯贫困。
举荐善人、推举贤人,饶恕他人、苛责自己。
筹措衣服食物,周济道路上的饥寒;
布施棺材套棺,避免尸骸暴露荒野。
多造无地埋葬的慈善墓地,多开设启蒙教育的公益私塾。
家中富足,多提携帮助亲友;
年岁饥荒,多赈济邻居亲朋。
斗称使用一定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
对待奴婢多宽厚饶恕,岂能求全责备。
印刷流通经文善书,建立修缮寺庙院落。
施舍药材以拯救疾苦;
提供茶水以解渴去燥;
夜间点灯以照人行走;
建造船只以渡人过河。
或者购买动物放生,或者吃斋戒杀生。
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
不要登山而网捕禽鸟,不要临水毒杀鱼虾。
不要屠宰耕牛,不要随便丢弃纸张书籍。
不要谋夺他人的财产;
不要妒忌他人的技能;
不要玷污他人的妻女;
不要唆使他人争斗诉讼;
不要败坏他人名誉利益;
不要破坏他人婚姻家庭。
不要因为私仇,让他人兄弟不和;
不要因为小利,让他人父子不睦。
不要依仗权势而欺辱善良,
不要凭借富豪而欺凌贫困。
依本分而谦虚恭敬,
守规矩而遵守法度。
宗族之间互相协调和谐,冤怨之间互相谅解放下。
善良之人则亲近他,提高自身的品德;
邪恶之人则远避他,杜绝灾殃于眼前。
常常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
常常铭记有益的话,不要谈论非礼之言。
清除妨碍道路的荆棘杂草,去除阻碍道路的砖瓦石块。
修筑数百年不通的崎岖之路,建造千万人能来往的桥梁。
垂训以格除缺点,捐资以成人之美。
做事要遵循天理,说话要随顺人心。
吃穿住行,时刻如同见到先哲教诲;独行独卧,始终谨慎如同众目睽睽。
诸多恶事莫做,诸多善事奉行。
永无灾星加临,常有吉神拥护。
近报则自己得福,远报则儿孙受益。

一个人能百种福气并至,千种祥瑞云集,难道不都是从积阴德中来的吗?

 

帝君简介

 

《文昌帝君阴鸷文》,简称《阴骘文》,是我国古代劝说世人行善积德的名篇,由文昌帝君张亚亲自讲述。

晋朝时期的张亚,在四川梓潼的七曲山修行教化世人,后人为他立庙祭祀,成了护佑一方平安的“梓潼帝君”;唐朝时期,唐玄宗、僖宗为躲避战乱进入蜀地,梓潼神显灵并拥护告诫,后被封为左丞相、济顺王;宋朝也曾多次册封;到元仁宗时期被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文昌帝君”;明清以后,文昌帝君逐渐成了后世文人学士祭祀的重要信仰。

文昌帝君不只是掌管文运、主宰功名,上掌三十六天仙籍,中掌人间寿夭祸福,下掌十八地狱轮回,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仙位。

文昌帝君是天界的一个职位,就像人间的皇帝、总统,省长、市长是一个职位,并不是只限定某个人。但天职一般任职的时间较长,至少有数千年、万年,所以,一般人认定《阴鸷文》中的“文昌帝君”即历史上的张亚,也是正确的。

我们可以看到,张亚曾经一十七次转世作士大夫(史载有七十三次,也有多世没有做士大夫),他明察秋毫,爱民如子,一步一步,不断行善积德,才能正位“文昌帝君”。

 

《阴鸷文》简介

 

《文昌帝君阴鸷文》是古代文化中重要的垂训篇章,对于普通人的帮助和启发非常大。帝君为人们现身说法,为世人讲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规律,告诫世人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多行善事、多积阴德,天必赐福。

《阴鸷文》开头中,帝君表述他过去十七世的身份,有怎样的品德、曾怎样做好事,这并非是自夸,而是一种暗示,这是为了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和他一样,也都有很多世(虽然我们都不记得了),只要一个人能多做善事、多积阴德,上天必然会降福,未来也能像他一样,享有更多福报!

帝君的教诲十分恳切,加上他亲身经历的叙述,如何一步一步正位文昌帝君,极具说服力。

此外,文昌帝君主掌科考,一个人如果有志于科甲,参加高考、公务员考试等,叩拜文昌帝君,或者读诵和弘扬《文昌帝君阴鸷文》,一定会得到他的加持和帮助。

(完)

版权说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责任编辑:小牛探花。若有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2月1日 上午11:33
下一篇 2025年2月1日 下午5: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