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唐半截师徒餐风饮露,披星戴月到了乌鸡国。
这长老心下沉吟:前天听往来的客商说,我大唐皇孙在乌鸡国死了,这时到此,恐有磨难。遂唤履真:“你去寻个住处,我等先在城外安歇,打听清楚城里情况再去。”
履真笑道:“师傅怎的变了。平日里十分催促,今天倒大方,我孙小圣降得了魔,除得了怪,怕什么磨难。”
猪一戒道:“这老和尚没成算,进了城,水也有,饭也有,也能观一观这里风土人情,到了却不进城,不停当,不停当。”
沙弥见他二人抱怨,说道:“师兄且听师傅细说。”
那和尚果然说明白,履真道:”师傅说的是,我这就去看看城里什么光景,你们看好师傅。”说着,打了一个呼哨去了。
履真化作小和尚,一进城门见妖气纷纷,正欲抽身,却被人围住叫“爸爸”,履真大惊失色,心里思付:这西天路上有个以猿猴为祖宗的地方,莫不是此处,我乃天生石猴,怎能欺心做人祖宗。
正想着,忽见这国里人双眼无神,神情呆滞。再细看百姓形容,不觉兜头一盆冰水,从头冷到脚——原来去了里人是中了妖术。
履真大叫不妙,摇身一变,化个小虫儿出城去了。
这厢唐长老正和一戒、沙弥说唐僧西游到乌鸡国的故事。履真着急忙慌的跑来,大喊:“祸事了,祸事了。这国的人皆中了妖术,见我叫爸爸,必是这国里有大魔,折磨的国民如此模样。”
长老看履真如此,发急道:“这如何是好,你们平日里说自己善能降妖除怪,怎么今天还没有见到妖魔就这幅模样,唬杀我也。”
沙弥道:“师傅莫怕,师兄莫慌。这里大魔欺天,敢咒百姓,雷也是要打的。”
长老道:“凭你怎么?”
猪一戒接话道:“还能怎么,师傅送魔王蒸包子,师兄回花果山吃桃,我回高老庄见老娘,沙弥回流沙河当妖精。”
履真恨道:“你这劣货,才遇磨难就散伙。师傅,当日,斗战胜佛许我危难十分,他亲来襄助。”
这长老听罢,叹口气道:“也罢,三藏师傅亦曾这般许我。当年三藏师徒路过乌鸡国时,时值我大唐初建,太宗威加海外,自不用说。之后武后登基,这里国王摸准了武后的脾气,年年进供,岁岁来朝,攀着做了属国。如今我们大唐比不得往日,前日里我听说有妖猫伤了唐王眼睛,宰相在闹市遇刺,皇孙又死在乌鸡国。
历代王朝盛衰有定,这倒也平常。偏这里往西有一祭塞国,原是这里宗主国,经当年锁龙塔一事,国君敬天礼地,励精图治,国力日盛,正和我大唐争雄。那祭赛国锁龙塔里宝珠日夜放光,人称之灯塔国。这乌鸡小国在我大唐和灯塔国之间左右逢源,摇摆不定。我们这时来乌鸡国,不知要经历多少烦恼?”
说罢愁眉锁眼,长吁短叹,早惊动唐僧一干人。唐僧叹道:“这禽兽之国,半偈难行。”
八戒道:“我儿有难。”
沙僧道:“徒儿有难。”
悟空正和镇元大仙、二郎真君、哪吒太子演示武功,忽得心惊,静默片刻道:“魔王厉害,履真不敌。”遂驾起祥云,于三位圣贤一道来乌鸡国。
话分两头,却说这魔王确是乌鸡国君。当年唐僧师徒离开乌鸡国,老国王死而复生心灰意冷,把国家交给太子,抛下三宫六院出家去了。那太子文韬武略却英年早逝,只有一个独子,这小太子年幼不能理政。
一日这魔王来至王庭,自家说是老国君次子,乃国君死在井底时灵魂出体于他母亲交感而孕。众人分明知道胡扯,但见他力大无穷,更带着根棍子是毁天灭地的法宝,谁敢于他争执。小太子没奈何就投靠了祭赛国,和这泼魔划出楚河汉界,分地而治。
这泼魔自立为君,建玲珑阁作议事厅。依旧奉大唐为宗主国,今天要钱,明天要米,端碗吃饭,放碗骂娘,又怕百姓反他,故施妖法,叫百姓目不能视,耳不能闻,只叫自己“爸爸”。
次日唐半偈一行人,进城倒换关文。一群妇人过来围将上来,嘴里叫“爸爸”不停。履真护着师傅,一戒开路,沙拎着行李,一径走到玲珑馆。
只见那魔王高座馆内,左右宫人浑身颤栗,噤若寒蝉。那泼魔:
身高尺五宽丈八,面如满月眼芝麻;
三七风头东西倒,好似剥皮矮冬瓜。
魔王见唐半偈大喝:好个唐朝和尚,还来我朝做甚。
半偈低头道:“取经路过,倒换关文。”
魔王大怒道:“你等见我怎么不跪,还以为你是上邦大国的贵宾么?于我送米送财的奴才罢了。”
履真激怒:“是我国君有眼无珠,白养你这妖精,叫你伤天害理,残害百姓。你以猿人为祖,还不下来拜我。”
魔王愤怒,袖中抽出一条棍子,劈头打来,霎时天摇地动,电闪雷鸣,烟遮千里。履真忙撑称心如意铁相迎,一戒,沙弥见势不好,忙护长老离开。
履真料定不能取胜,化一阵清风走了。
却说一戒,沙弥护着师傅逃出城外,俱被烟熏的头昏眼花,咳嗽流涕。履真追上一戒,见师傅无恙,说道:“这泼魔如此厉害,我这就搬救兵去,你等好生看着师傅。”
正说着,只见祥云盘旋,细雨蒙蒙,唐三藏师徒、镇元大仙、哪吒太子、二郎真君在云里呼唤:“我们来耶。”语毕按下云头,俱各相见。
唐半偈一见三藏,愁云消散。三藏带半偈师徒见过镇远大仙,哪吒太子,二郎真君。悟空问履真:“这泼魔如此厉害,你可看见他使什么法宝。”
履真道:“烟雾里看不分明,好像一根棍子。”
哪吒奋勇争先道:“什么宝贝,待我前去试炼。”说罢蹬起风火轮,直奔玲珑阁。真君怕他莽撞,前去掠阵;斗战胜佛见到妖魔焉能安稳,同去掠阵。及至,哪吒顶头看见匾额玲珑阁,抽出混天绫打的粉碎,恨苦道:“好个无情无义的‘玲珑’”。
这魔王正恼履真,心里纠结:“平日里说猴是人祖宗,倒应个真猴出来,上赶着认亲哩。”正想着,只听咣当一声,哪吒叫阵:“泼魔,出来和小爷一战。”
魔王怒火中烧,擎着棍子往哪吒打来。二郎真君凤目睁开,大叫不好,向哪吒道:“太子且慢,这法宝厉害,恐难取胜,我们且先回去,想一个完全之策。”太子果然收了混天绫,撤回城外。
且说那一众妇人,见显圣真君丰姿俊雅,气宇轩昂,不觉忘情喊:“欧巴,思密达,真神仙耶。”
一戒吃惊道,你们不瞎呀,妇人薄面含嗔,轻启朱唇:“你才瞎。”
一戒道:“呀!你不聋呀。”
妇人回道,你才聋。
一戒又说:“你不傻呀。”
妇人道:“哄傻子哩。”
正说着,一老妪高声道:“作死的长舌妇,倘若那和尚杀了国君还好,若杀不死他,或他胜了,知道我们不聋不瞎,哄他耍子,岂能干休。”
妇人回道:“不如死了。”
显圣真君和众人商议:“这妖魔平常,只是武器厉害,不在金箍棒之下,思及当年一战诛仙,再战万仙阵,二战结束,刀枪入库。世上已无这样毁天灭地的法宝,不知道这妖精从何处偷来,倒有些眼熟。”
太子道:“好似通臂白猿一气水火棍。”
唐僧道:“这孽畜,竟用这样的法宝对待百姓。”
大仙道:“果然如此,大事不妙,袁洪本领高强,不在列位之下。”
悟空问道:“可是梅山七兄弟之一?”
真君道:“正是!不过袁洪现在我帐中做先锋,并不曾收什么徒弟,想来这妖精只拿法宝吓人,并没什么本领,如今要捉他,却要麻烦大仙。”
镇元大仙笑道:“真君请讲。”
真君说道:“要大仙一招‘袖里乾坤’,好罩住我们于他厮打,我和大圣各俱变化哄那泼魔,趁他不防偷来水火棍,大事可成。”
大圣八戒、沙僧闻言各个欢喜,都赞二郎好计策。
这镇元大仙变做云水全真,行至玲珑阁,朗声说道:“那泼魔,我乃地仙之祖,还不出来拜我。”
那魔头因晌午见履真是个猴和尚,傍晚哪吒叫阵又瞧见毛脸雷公嘴的猴菩萨,心里疑影,恐自己大限已至,要到地府做个猴头鬼,正悲不自胜。
听见镇元大仙叫阵,心头火起数十丈,大步奔将出来,一个踉跄正好跌进大仙袖子里,左颠右倒,不能站立。
大圣、真君见他进去,施展神通,或变灯塔国国君,或变大唐天子,或变小太子,哄的那魔头信以为真,点头哈腰,讨好不迭。折腾半宿,泼魔力疲,好大圣瞅准机会,眼疾手快拿走水火棍,飞出袖外,真君见他得手,显出本相,大喝道:“泼魔,你看我是谁,拿命来。”
泼魔没了法宝,不敢恋战,作速回朝。表过不提。
这厢唐僧师徒,镇元子,哪吒太子和唐半偈道师徒别,悟空道:“这泼魔没了法宝,已不能为害。履真,你可降服此魔,大功一件。”履真听见,抖擞精神。八戒父子自不必说,沙僧和沙弥也有赠言。
唯唐僧见晨曦微露,天水茫茫,双手合十,履风吟露,绕行护城河,唐半偈亦随唐僧绕行,口中念颂:
“南无毗卢遮那佛,南无燃灯上古佛。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过去未来佛,南无毗卢尸佛。南无宝幢王佛。南无弥勒尊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接引归真佛。南无旃檀功德佛。南无斗战胜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新西游》至此终!
后记:《新西游》系列,脱胎于明代神魔小说《后西游记》。
《后西游记》作者不详,孙履真、猪一戒、沙弥、唐半偈都是《后西游记》中的人物。它虽然影响力远远不及《西游记》,但针砭时弊,嬉笑怒骂颇得后世文人推崇!
我的《新西游》不敢与《西游记》、《后西游记》比肩!只是唯恐时光如流水,滔尽生平不平事,所以余斗胆攀扯名著,假语村言,草笔成文,记录下这时代边边角角。《新西游》正文完结。